1. 鑒定與評價技術方法和指標體系:
1.1 動物行為學方法
1.2 HPA軸激素的檢測
2. 應用:該模型與抑郁焦慮共病的常用模型社會失敗模型相比較,造模方法更簡便,占用飼養空間小,行為學表型穩定,可以與物理應激模型互為補充。
本模型制備過程遵守嚙齒類行為學設施動物飼養、行為學實驗方法等標準操作規程,對環境和生態無影響。
1.皮質酮模型對糖水偏愛實驗的影響。如圖1所示,皮質酮模型組糖水偏愛指數與正常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圖1皮質酮模型對糖水偏愛指數的影響
2. 皮質酮模型對強迫游泳實驗的影響。如圖2所示,皮質酮模型組強迫游泳不動時間顯著延長,與正常組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圖2 皮質酮模型對強迫游泳不動時間的影響(mean ± SEM, *P<0.05,與正常組比較)
3. 皮質酮模型對空場實驗的影響。如圖3A、3B所示,皮質酮模型組和正常組總路程無顯著性差異(P>0.05)。如圖3C、3D、3E和3F所示,皮質酮模型組中央區時間、路程及進入頻次顯著減少,邊緣區時間顯著延長,和正常組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P<0.01,P<0.01,P<0.01)。
圖3 慢性束縛模型對空場實驗的影響(mean ± SEM,**P<0.01,與正常組比較;)
4.皮質酮模型對新奇抑制攝食實驗的影響
如圖4A所示,皮質酮模型組攝食潛伏期顯著延長,與正常組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如圖4B所示,皮質酮模型組和正常組5 min 內攝食量無顯著性差異(P>0.05)。
圖4 慢性束縛模型對新奇抑制攝食實驗的影響(mean±SEM,**P<0.01,與正常組比較)
5. 皮質酮模型對海馬不同分區突觸素表達的影響 如圖5所示,突觸素陽性表達產物呈棕色顆粒,正常組動物海馬CA1區、DG區和CA3區棕色顆粒粗大密集、沉積成帶。皮質酮組棕色顆粒稀疏,突觸素表達顯著降低。
圖5 皮質酮對海馬不同分區突觸素的影響
注:A、B:CA1區,C、D:DG區,E、F:CA3區;正常組:A、C、E,皮質酮組:B、D、F
1.實驗動物:C57BL/6J
2. 實驗試劑:皮質酮,羥丙基-β-環糊精
3. 實驗操作規程:將皮質酮溶于0.45%羥丙基-β-環糊精溶液中,35ug/ml/d(相當于5 mg/kg/d),避光,動物在造模和行為學檢測期間連續飲用。正常組動物給予0.45%羥丙基-β-環糊精溶液。造模35 d后,進行行為學實驗。行為學實驗結束后,每組取3只動物,灌注固定,進行免疫組化檢測。
一、疾病概述
焦慮癥和抑郁癥雖是相互獨立的疾病單元,但在臨床上共病發生率很高。約有一半的抑郁癥患者伴發焦慮癥。二者共病有三條路徑:兒童或青年期抑郁癥繼發焦慮癥,兒童或青年期焦慮癥繼發抑郁癥,或者焦慮癥和抑郁癥同時發病。焦慮癥可以表現為廣泛性焦慮癥、社交恐懼癥等不同形式。
二、模型背景
1、造模因素信息
化學因素
2、實驗動物背景信息
C57BL/6J
3、研究背景
抑郁癥和焦慮癥共病,在治療上,比單獨的抑郁癥和焦慮癥更加困難,用藥劑量更大,病程更長,出現自殺和復發的可能性更大。
表型比較穩定的焦慮抑郁共病模型較少。應激因素被認為是焦慮癥、抑郁癥等精神疾患的重要風險因子,以物理應激為代表的慢性社會失敗應激模型的抑郁焦慮共病表型穩定,應用較為廣泛[1]。外源性的應激會引起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ypothalamus-pitutary-adrenal,HPA)負反饋失調,促使體內糖皮質激素釋放,通過一系列神經生化機制,導致海馬、前額皮層等受損。嚙齒類動物的糖皮質激素稱為皮質酮 (corticosterone,CORT)。皮質酮通過皮下注射、飲入等方式,增加動物體內的皮質酮水平[2],可以模擬抑郁癥患者的神經生物學變化。目前對于該模型的研究,以抑郁癥為主,抑郁焦慮共病的研究較少[3]。
[1] Wolk CB, Carper MM, Kendall PC, Olino TM, Marcus SC, Beidas RS. Pathways to anxiety-depression comorbidity: A longitudinal examination of childhood anxiety disorders. Depress Anxiety. 2016;33:978-86.
[2] Galyamina AG, Kovalenko IL, Smagin DA, Kudryavtseva NN. [Relationship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Mixed Anxiety/Depression Disorder.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omorbidity Mechanisms (Review)]. Zh Vyssh Nerv Deiat Im I P Pavlova. 2016;66:181-201.
[3] Novello S, Arcuri L, Dovero S, Dutheil N, Shimshek DR, Bezard E, et al. G2019S LRRK2 mutation facilitates alpha-synuclein neuropathology in aged mice. Neurobiol Dis. 2018;120:21-33.
中文名稱:抑郁焦慮共病小鼠慢性皮質酮損傷模型
英文名稱:comobidity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disorder_mice _chronic corticosterone-treated mice
類型:抑郁焦慮共病動物模型
分級:NA
用途:用于抑郁癥和焦慮癥共病研究。
研制單位: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
保存單位: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
Copyright ? 2023.廣州市健明迪檢測有限公司 .粵ICP備2022046874號技術文章 檢測服務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