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動物鼠籠傾斜、潮濕墊料、高溫、噪音、束縛、電擊、游泳、晝夜節律顛倒等不同刺激因子,且刺激因子安排為多變性和不可預測,可誘導性是模型制造成功的關鍵。該模型被廣泛用于抑郁癥神經生物學機制及抗抑郁藥物的研究,以及伴發的焦慮、學習記憶障礙及防護藥物研究。
本研究中,通過水迷宮實驗、避暗實驗結果可以看CUMS模型組水迷宮尋臺潛伏期顯著性延長,避暗錯誤次數顯著性增加、避暗潛伏期顯著性減少等,這些行為學結果,提示大小鼠CUMS模型成功。此外本實驗還對CUMS模型的機制進行了基礎研究,認為CUMS模型會導致動物皮層的5-HT、DA、Ach、NE等神經遞質水平顯著性降低(P<0.05)。因此我們認為采用慢性不可預測應激,35天可以造成大鼠和小鼠學習記憶障礙。
模型技術難點在于對于CUMS刺激因子的選擇,刺激因子的選擇可能影響實驗模型的成功與否,常用的刺激因子有禁食(12 h)、禁水(12 h)、冷水游泳(4 °C,5 min)、熱水游泳(42 °C,5 min)、動物叫聲(0.5 h)、束縛(使用自行研發的小鼠行為限制器,長20 cm,直徑7 cm)、晝夜顛倒、配對飼養、濕籠、傾籠等。每日選擇2~3 種刺激,并盡量使應激程序符合不可預測的特點,以避免動物產生適應性。相同的刺激因子應該隔3-7日再進行。
本研究通過不同的刺激因子對老鼠造成慢性不可預測應激模型,通過水迷宮、避暗等經典行為學指標,以及5-HT、DA、Ach、NE等神經遞質基礎機制指標,表明了慢性不可預測應激誘導老鼠學習記憶損傷模型的成功,并且該模型對于大小鼠具有相同的效果,本模型可用于進一步的改善學習記憶藥物的藥效學評價。
本實驗采用健康成年SPF級老鼠。飼料墊料均為高壓滅菌產品,購自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有限公司,動物用水均經過除菌處理。實驗動物以完整的包裝直接進入實驗室,觀察適應5天后無異常情況,方進行實驗。實驗過程中動物操作均符合動物倫理學規范,對環境和生態影響等符合國家相關法律規定。
1、注射過表達α-synuclein腺相關病毒的恒河猴行為學表現
Viewpoint視頻監測系統檢測動物運動量
在腦立體定位注射過表達α-synuclein的腺相關病毒手術后,通過Viewpoint視頻系統對動物進行運動量檢測,注射AAV-MBP-SYN的模型動物結果。
注射Olig001-CBH-SYN的模型動物結果。
構建過表達α-synuclein的腺相關病毒AAV-MBP-SYN及Olig001-CBH-SYN,分別以AAV-MBP-GFP及Olig001-CBH-GFP作為其對照,通過腦立體定位注射的方法注射到恒河猴(4-5周歲,體重3.5-5.5公斤)紋狀體內,從而建立多系統萎縮的恒河猴模型。每只動物注射100μl,滴度為5×1012gcp/ml。
一、疾病名稱
多系統萎縮(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
二、MSA簡介
臨床癥狀主要特征為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震顫,運動緩慢,肌肉僵硬,體位不穩和共濟失調等。
病理表現主要為大腦多個部位(包括基底神經節,橄欖下核和小腦)的神經細胞變性、脫失和膠質細胞增生,在少突膠質細胞和神經元的細胞核、胞漿中存在嗜銀包涵體。病變最嚴重的部位主要位于錐體外系(殼核、尾狀核、蒼白球、黑質、丘腦底核)、腦干(藍斑、下橄欖核、腦橋核、迷走神經背核、前庭核)、小腦皮質、脊髓(中間外側核)和錐體系。MSA包括Shy-Drager綜合征(Shy-Drager syndrome,SDS)、紋狀體黑質變性(striatonigral degeneration,SND)和橄欖腦橋小腦萎縮(olivopontocerebellaratrophy,OPCA)三種類型
發病機制可能有兩條途徑:一是原發性少突膠質細胞病變假說,即先出現以α-突觸核蛋白(α-synuclein)陽性包涵體為特征的少突膠質細胞變性,導致神經元髓鞘變性脫失,激活小膠質細胞,誘發氧化應激,進而導致神經元變性死亡;二是神經元自身出現α-synuclein異常聚集,造成神經元變性死亡。
三、α-synuclein與MSA
膠質細胞胞漿包涵體(glial cytoplasmicinclusion,GCI)是MSA最具特征的病理改變。GCI呈新月、火焰狀或橢圓,由松散聚集的細絲組成,可包裹細胞器。GCI主要絲狀成分是α-synuclein,α-synuclein的突變可能在疾病發生過程中產生作用。α-synuclein基因(SNCA)rs11931074、rs3857059和rs3822086位點多態性可增加MSA患病風險。
中文名稱:AAV注射誘導恒河猴多系統萎縮模型
英文名稱:NA
類型:多系統萎縮動物模型
分級:NA
用途:用于多系統萎縮研究。
研制單位: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
保存單位: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
Copyright ? 2023.廣州市健明迪檢測有限公司 .粵ICP備2022046874號技術文章 檢測服務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