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分離加早期離乳,雄性大鼠顯示焦慮行為,而雌性大鼠未顯示焦慮行為。在非應激狀態下( Y迷宮實驗),雌性大鼠空間工作記憶能力下降。在應激狀態下(Barnes迷宮實驗),雌性和雄性大鼠的空間參考記憶能力均未受損。條件恐懼實驗結果顯示,雄性大鼠環境相關的恐懼記憶能力增強。電生理實驗結果顯示,雄性大鼠前額皮層谷氨酸能神經元的興奮性下降,可能是其焦慮行為的產生機制之一。母子分離加早期離乳對成年大鼠影響的性別差異,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該研究在已報導的小鼠母子分離加早期離乳應激方法基礎上,首次制備了大鼠母子分離加早期離乳應激模型,注重了應激因素的累計效應,更接近臨床。本模型對于揭示早期生活應激事件和成年后神經精神障礙的關系及分子機制研究具有一定意義。本模型的其他病理生理機制,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本模型不涉及除遺傳物質重組對環境生態影響以外的其它安全性問題,本模型小鼠的保存、使用和處理均按照研究所倫理和安全委員會的要求執行,可以確保不產生安全性問題。
1.MSEW雄性大鼠出現焦慮行為。空場實驗和高架十字迷宮實驗是用于評價大小鼠焦慮行為的實驗方法。空場實驗中,動物在中央區時間減少或高架十字迷宮實驗中,動物在開臂時間和中央區時間減少,閉臂時間增多,均提示動物焦慮行為增強。本實驗結果表明(圖1),雄性大鼠MSEW模型中央區時間減少。高架十字迷宮實驗結果表明(圖2),雄性大鼠MSEW模型開臂百分比,向下探頭次數均減少。上述實驗結果均提示雄性大鼠MSEW模型,而雌性大鼠無上述表現。
圖1 MSEW大鼠模型空場實驗中央區時間(A)及高架十字迷宮實驗開臂時間百分率(OT%)向下探頭次數(B)、中央區時間(C)及在閉臂中的時間(D)
2.MSEW雌雄性大鼠聯想學習無損傷,但MSEW雄性大鼠環境相關的恐懼記憶增強。條件性恐懼實驗是由一個條件刺激(聲音、光照)與一個引起強烈恐懼反應的非條件刺激(足底電擊)結合而成,當條件刺激與非條件刺激產生聯想,生成條件性恐懼記憶,動物表現為僵直時間增長。本實驗中,動物在條件恐懼訓練箱中適應3 min,對動物進行5個循環的訓練,每輪訓練包括:接受聲音刺激(30s,5000HZ,70dB),聲音刺激的最后1 s給予電流刺激(0.65 mA ,1s)。每輪訓練間隔30 s。24 h后,將動物放入同一訓練箱。無聲音刺激,無電擊,記錄5 min 內的木僵行為(freezing ),檢測環境相關的條件性恐懼記憶。
實驗結果顯示,訓練階段,MSEW雌雄性大鼠聯想學習無損傷。環境相關的條件性恐懼記憶測試中,MSEW雄性大鼠恐懼記憶增強。
圖2MSEW大鼠模型條件性恐懼訓練階段不動時間(A)及環境相關的條件性恐懼實驗不動時間(D)
3. MSEW雌性大鼠顯示空間工作記憶能力輕微下降。Y迷宮空間識別實驗可用于空間工作記憶測試。訓練期,關閉一個臂,讓大鼠在其他兩個臂自由探索5min. 15min間隔后進入測試期,打開之前關閉的臂(新臂),大鼠在三個臂自由活動5min,記錄大鼠在各個臂探索的時間和路程,空間工作記憶損害的動物在新臂中探索的時間和路程會縮短。本實驗結果顯示,雌性大鼠在測試期第一分鐘內探索新臂時間雖增多,但與其他臂比較,無顯著性差異。雄性大鼠探索新臂時間增多,與其他臂比較,有顯著性差異。
圖3雌雄MSEW大鼠模型在Y迷宮實驗測試期第一分鐘內探索各臂時間的時間(A,B)
4. MSEW雌雄大鼠空間參考記憶無損傷。Barnes迷宮實驗可用于檢測動物的空間參考記憶能力。Barnes迷宮尺寸為直徑120cm的白色啞光圓盤,上有12個直徑10cm圓洞,等距分布在圓盤邊緣,逃避盒固定在某一目標洞下。實驗時伴有強光(白熾燈,250 lux)和噪音刺激(吹風機,80 db)。在Barnes圓盤周圍放置圓形、方形等空間參照物。適應階段:將實驗鼠放于逃避盒中適應2 min。訓練階段:將動物放于巴恩斯迷宮平臺中央的起始盒中,5s后移走起始盒,打開實驗平臺上的光源和吹風機,實驗動物以隨機方向開始探索迷宮,若動物成功進入躲避盒,關掉吹風機,使其躲避盒中適應30 s(蓋上蓋子),若實驗鼠在4 min內未進入躲避盒,則由實驗者引導進入,并令其在躲避盒中適應30 s。每次實驗間隔用75%酒精擦拭迷宮表面和躲避盒并轉動迷宮,消除上次實驗過程中實驗鼠遺留的氣味和排泄物線索,確保實驗鼠通過自身空間記憶線索找到目標洞。目標洞始終固定于同一方位,每天訓練3次,每次4 min,訓練2d。從第二次訓練開始,每次訓練之前將迷宮隨機轉動一至數個洞的位置,但目標箱始終固定在同一方位。空間探索階段:訓練結束后24 h,進行空間探索實驗。移除目標洞,實驗動物自由探索迷宮90s,測試其空間記憶能力。本實驗結果顯示,雌雄大鼠MSEW模型對Barnes迷宮實驗訓練期和探索期尋洞潛伏期與對照組相比,均無顯著性差異。
圖4雌雄MSEW大鼠模型在Barnes迷宮實驗訓練期(A,B)尋洞潛伏期及探索期尋洞潛伏期及在目標洞周圍的時間(C,D)
5. MSEW 雌雄大鼠前額皮層谷氨酸能神經元電生理變化。MSEW 雌雄大鼠前額皮層神經元的閾值和幅度沒有影響。在400和500pA刺激下,MSEW雄性大鼠谷氨酸能神經元動作電位數目減少,提示神經元興奮性下降。
圖5雌雄MSEW大鼠模型前額皮層谷氨酸能神經元閾值和幅度(A,B)及400和500pA刺激下,產生的動作電位數目(C,D)
1. 實驗動物及分組:SD孕鼠。實驗分為雌性對照,雌性MSEW組,雄性對照,雄性MSEW組。
2. 實驗儀器:曠場實驗箱、高架十字迷宮實驗箱、條件性恐懼測試分析系統
3. 實驗操作規程:
大鼠幼崽出生第二天至第五天(postnatal day,PND2-5天),從母鼠家籠移出,放置在另外房間的母子分離實驗箱,4h/d, 實驗箱分隔成開放獨立的小隔間,每個隔間內放置一只幼崽。實驗箱放在加熱墊上,溫度維持在32℃左右。PND 6-16天, 母子分離8 h/d,母子分離實驗在光照期進行,固定在8:00-18:00時間段。PND17天,大鼠幼崽離乳,雌雄分籠。正常對照組幼崽始終在母鼠家籠,至PND 21天離乳,正常換水,換料,其余不予干擾。PND 6O天,進行空場實驗、高架十字迷宮實驗、新物體識別實驗、Y迷宮實驗及Barnes 迷宮實驗。行為學實驗結束,每組取3只動物,麻醉,取腦,進行前額皮層神經電生理檢測。
生命早期(胚胎、新生兒、幼年)是機體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對應激的敏感性極高。該時期的應激因素(如喪親、長期與父母分離以及兒童期受虐或忽視),可破壞腦的結構和功能的形成,對機體產生長期甚至是終生的影響,其中對情緒和認知功能的影響最大,是青少年及成年神經精神疾患的高風險因素之一。
大鼠對環境的應激反應更為敏感,本研究建立了大鼠母子分離加早期離乳(Maternal separation with early weaning, MSEW)應激模型,用于模擬生命早期應激事件。這種雙重應激模型更好的模擬了人類累計的應激效應(“cumulative”stress)導致青少年和(或)成年發生神經精神疾患的現象。本研究觀察了MSEW模型雌雄大鼠成年的行為學表型和神經電生理變化。
中文名稱:大鼠母子分離早期離乳應激模型
英文名稱:rat maternal separation and early weaning model
類型:生命早期應激模型
分級:NA
用途:雙重應激模型更好的模擬了人類累計的應激效應(“cumulative” stress)導致青少年和(或)成年發生神經精神疾患的現象。
研制單位: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
保存單位: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
Copyright ? 2023.廣州市健明迪檢測有限公司 .粵ICP備2022046874號技術文章 檢測服務 相關資訊